A.位于前后顫動線之間 B.寬約2~12mm,平均8.2mm C.有利于義齒封閉 D.此區(qū)無彈性 E.有利于義齒固位
A.兩側(cè)基牙長軸延長線的角平分線為就位道 B.通過模型的傾斜把倒凹集中在一側(cè),與力方向相一致的就位道,義齒垂直向就位 C.通過模型的傾斜把倒凹集中在一側(cè),與力方向不一致的就位道;義齒斜向就位 D.義齒就位道與基牙長軸相一致 E.義齒就位道與力方向相一致
A.食物嵌塞 B.咬合不平衡 C.邊緣過長 D.邊緣不密合 E.光潔度差,邊緣粗糙
A.增加橋體長度 B.減輕橋體所承受力 C.選用機械性能優(yōu)良的材料 D.增加橋體金屬層厚度 E.橋體截面形態(tài)成工形、T形等
A.增強鑄造支架的抗應力強度,起加強作用 B.增加義齒的固位作用 C.傳導力作用 D.加強帶的面積一般為3mm2見方或圓形 E.位于網(wǎng)狀連接體游離端的邊緣
A.上頜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下向外的趨勢 B.下頜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上向內(nèi)的趨勢 C.后牙區(qū)、上頜結(jié)節(jié)、下頜磨牙后墊區(qū)的改變較少 D.拔牙后半年左右牙槽嵴吸收基本停止 E.在同一個體的不同部位,牙槽嵴的吸收程度相同
A.烤瓷更優(yōu)于熱凝塑料 B.橋體舌側(cè)齦端應盡量縮小 C.應盡量減少齦面與牙槽嵴粘膜的接觸面積 D.表面拋光后烤瓷橋體最為光滑 E.菌斑易附著在粗糙的齦端
A.鄰面頰1/3處 B.鄰面中1/3處 C.鄰面頰1/2處 D.鄰面舌1/2處 E.鄰面齦1/3處
A.主承托區(qū) B.副承托區(qū) C.緩沖區(qū) D.后堤區(qū) E.邊緣封閉區(q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