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.髁突后上移位 B.咀嚼效率降低 C.提頜肌的力量代償性減弱 D.關(guān)節(jié)內(nèi)壓增高 E.以上都不是
A.降低橋體面高度,使其與對頜牙脫離接觸關(guān)系,以達到減小橋體的目的 B.采用懸空式橋體設(shè)計,以減輕橋體重量 C.將實心橋體齦端做"開窗"處理,形成空殼狀,內(nèi)部充填樹脂 D.將橋體面減徑至天然牙頰舌徑的1/3 E.減小橋體與固位體連接區(qū)面積
A.下頜第一前磨牙 B.下頜第二前磨牙 C.上頜第一前磨牙 D.上頜第二前磨牙 E.上頜側(cè)切牙
A.牙冠、牙髓、牙本質(zhì)、牙骨質(zhì) B.釉質(zhì)、牙本質(zhì)、牙骨質(zhì)、牙髓 C.牙根、牙髓、牙本質(zhì)、牙骨質(zhì) D.牙根、牙頸、牙髓 E.釉質(zhì).牙根、牙頸
A.血源性 B.腺源性 C.外傷性 D.牙源性 E.繼發(fā)于其他感染
A.傾斜度 B.共同應(yīng)位道的獲得 C.牙周應(yīng)力集中 D.牙髓損害 E.以上都不是
A.30%~40% B.40%~50% C.50%~60% D.60%~70% E.20%~30%
A.0.5mm B.1mm C.1.2mm D.1.5mm E.2mm以上
A.氫氧化鈣糊劑 B.牙膠 C.碘仿糊劑 D.根管糊劑 E.酚醛樹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