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答題

【案例分析題】

【課題名稱】《中國民族民間音樂--漢族民歌》
一、教學目標
(1)通過對漢族民歌的學習與探究,激發(fā)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。
(2)通過欣賞、演唱、比較、探究、交流等活動,感受和了解漢族南北民歌的風格特點、形成原因及發(fā)展。
二、教學重點
(1)引導學生了解漢族南北民歌的風格特點。
(2)用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漢族南北民歌風格特點的形成原因。
三、教學過程
(一)以“小舞臺”的形式導入
(1)用“中國民歌賽歌會”的表演方式,與學生共同演唱一組中國民歌。
(2)教師參與“小舞臺”表演,演唱江蘇民歌《茉莉花》。
(3)賽歌會小結,引出課題:《中國民族民間音樂--漢族民歌》。
(二)探究漢族南北民歌的風格特點
(1)欣賞江蘇民歌《茉莉花》。
(2)比較兩首《茉莉花》。
①學唱東北、江蘇《茉莉花》的主旋律。
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,分析兩首《茉莉花》在旋律進行、節(jié)奏、風格上各自的特點。
③交流總結。
南方民歌:細膩、柔和,旋律以級進為主。
北方民歌:豪放、粗獷,旋律起伏較大。
(3)欣賞分辨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。
①欣賞南方民歌《孟姜女》《無錫景》和北方民歌《腳夫調》《上去高山望平川》。
②請學生區(qū)分其不同并進行交流。
(三)探究漢族南北民歌風格形成的原因
(1)討論形成漢族南北民歌不同風格的原因。
(2)師生交流。
①地理環(huán)境與民歌風格的形成有關。
②地方方言與民歌風格的形成有關。
③補充影響民歌風格形成的其他因素。
④小結:地理環(huán)境對民歌風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,地方方言與民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(lián)系,人們的性格、生產方式等都影響了民歌風格的形成。
(四)民歌的發(fā)展
(1)請學生說說運用民歌素材創(chuàng)作的歌曲曲目。
(2)唱唱運用民歌素材創(chuàng)作的歌曲。
(3)從不同角度欣賞幾首運用民歌素材創(chuàng)作的比較有影響力的音樂作品。
①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《花兒與少年》片段。
②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的《印象?劉三姐》花絮片段。
③民歌《茱莉花》片段。
(五)學生談感想
(六)課堂小結

答案: (1)優(yōu)點:本教學課例的教學過程非常充實。運用“小舞臺”--“中國民歌賽歌會&rdq...
題目列表
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
問答題

【案例分析題】

【課題名稱】《瑪依拉》
【教學目標】
(1)情感、態(tài)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哈薩克族音樂的節(jié)奏特點,感受哈薩克族民歌熱情、高亢的風格。
(2)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、演唱、合作等方式,學會演唱歌曲。
(3)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了解哈薩克音樂的特點,了解音樂對于哈薩克民族的重要性。
【教學重點與難點】用明亮、歡快的聲音準確地演唱歌曲。把握活潑輕快,富有彈性的節(jié)奏,掌握好音高音準,節(jié)奏與節(jié)拍。
【教學用具】鋼琴、多媒體。
【教學過程】
一、導入播放歌曲《愛我中華》,請學生思考歌曲的內容。
教師總結:五十六個民族,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個兄弟姐妹親如一家。他們的風俗習慣、生活習慣各不相同,歌舞風格也不同,我們曾經學過哪些民族的歌曲,歌名叫什么?你能唱幾句嗎?
二、新課教授
(1)播放視頻《瑪依拉》。
(2)出示哈薩克民族的圖片。
(3)出示歌譜,學唱歌曲《瑪依拉》。首先,教師彈奏鋼琴演唱一遍;其次,學生演唱曲譜;最后一遍填入歌詞演唱。在這個過程中,要求學生用明亮、歡快的聲音,準確的音高、節(jié)奏,自信地演唱。把握活潑輕快并富有彈性的音樂風格。
4.邀請兩位學生分別演唱歌曲的前兩段,第三段合唱。
三、鞏固與提高
(1)欣賞由《瑪依拉》改編創(chuàng)作的歌曲《瑪依拉變奏曲》。
《瑪依拉變奏曲》由《瑪依拉》改編創(chuàng)作而成,在《瑪依拉》的基礎上加了花腔,使歌曲變得更加豐富。
(2)欣賞哈薩克族其他民歌《可愛的一朵玫瑰花》,了解哈薩克族豐富的音樂,體會音樂對哈薩克族的重要意義。
四、課后小結五十六個民族,五十六朵花,各族人民親如一家人。在五十六個民族里,無論是哪個民族,都離不開音樂和舞蹈。今天我們學習了哈薩克族的民歌,感受到哈薩克族人民對音樂的喜愛,以及音樂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。那么下節(jié)課我們再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歌舞。

答案: 本教學課例教學目標設置合理,從學生的心理出發(fā),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整個課堂設計教學。從學生熟悉的曲目來導入本節(jié)課的內容,能夠...
問答題

【案例分析題】

【課題名稱】《雪絨花》
【教學內容】彈唱歌曲《雪絨花》
一、教學目標
1.初步學會運用吉他彈唱歌曲《雪絨花》,做到演奏與演唱配合較為默契。
2.學習并初步掌握在吉他上演奏C大調的三個功能和弦(主和弦、下屬和弦、屬七和弦)。
二、教學重點彈唱歌曲《雪絨花》。
三、教學難點較為準確地運用三個功能和弦為歌唱伴奏。
四、教學過程
(一)宣布課題本節(jié)課的內容是學習彈唱歌曲《雪絨花》。希望大家能夠初步掌握這首歌曲的演唱和伴奏,為課下進一步熟練地彈唱這首歌曲打好基礎。
(二)教師示范彈唱
(三)學生做探究性學習
(1)評價教師彈唱的藝術表現(xiàn)如何。
(2)探討彈唱中的實際困難有哪些(不知道歌曲中的伴奏和弦及和弦的彈奏位置)。
(3)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,互動式地學習“分解和弦”“掃弦”“切音的方法”“三個功能和弦的按弦位置”等知識技能內容。
(4)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相關知識,并明確知識要點。
(5)教師引導學生彈奏C大調的三個功能和弦。
學生演奏之前,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定弦,并且經過集體校音后再進入集體練習。
主和弦(C和弦):左手無名指按二弦三品,中指按三弦二品,食指按五弦一品。
下屬和弦(F和弦):左手指橫切,無名指按二弦三品,小指按三弦三品,中指按四弦二品。
屬七和弦(G和弦):無名指按一弦三品,中指按二弦二品,食指按六弦一品。
(教師講解和弦按位置,然后帶領大家進行練習)
和弦連接練習:C和弦→G和弦→C和弦→F和弦→G和弦→C和弦。
練習前,教師提示學生:在轉換和弦時,左手要放松;轉換和弦的位置要準確、及時;先用慢速度練習,而后再逐步加快速度。
(四)分段練習《雪絨花》的伴奏
(1)第1-16小節(jié)學生視譜自學或互動地學習彈奏。(教師巡回輔導)教師引導學生集體彈奏。一部分同學彈伴奏,另一部分同學唱歌。練習兩遍后互換。全體學生集體自彈自唱。
(2)第17-32小節(jié)練習伴奏音型:教師示范彈奏,學生學習實踐。學生視譜自學或互動地學習彈奏。(教師巡回輔導)
教師引導學生集體彈奏。一部分同學彈伴奏,另一部分同學唱歌。練習幾遍后互換。全體學生集體自彈自唱。
(五)完整地彈唱歌曲《雪絨花》
(六)觀賞影片《音樂之聲》中與演唱《雪絨花》有關的兩個片段觀賞后進行簡單的評議。評議中,要明確自己在彈唱中存在什么差距,應該學習哪些藝術表現(xiàn)方法,應該達到怎樣的一種藝術表現(xiàn)水平。
(七)再次完整地彈唱歌曲《雪絨花》
(八)布置課后練習有感情地彈唱《雪絨花》;注意演唱和伴奏的關系:演唱為主,伴奏為輔,二者相輔相成。

答案: (1)優(yōu)點:本教學課例的教學過程非常充實、緊密,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去設計教學,通過教師的引導,一步步地讓學生們了解本...
微信掃碼免費搜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