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.患者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住院號、送檢科室和日期; B.患者臨床病史和其他(檢驗、影像)檢查結果、手術所見及臨床診斷; C.取材部位、標本件數(shù); D.既往曾做過病理檢查者,需注明病理號和病理診斷結果; E.結核、肝炎、HIV等傳染性標本,需注明。
A.有標本采集、給藥、輸血或血制品、發(fā)放特殊飲食、診療活動時患者身份確認的制度、方法和核對程序,核對時應讓患者或其近親屬陳述患者姓名; B.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式,如姓名、年齡、出生年月、病歷號、床號等(禁止僅以房間或床號作為識別的唯一依據(jù)); C.各科室嚴格執(zhí)行查對制度; D.職能部門對相關工作進行督導、檢查、總結、反饋,有改進措施; E.查對方法正確,診療活動中查對制度落實,持續(xù)改進有成效。
A.有咨詢服務臺,專人服務,相關人員應熟知各服務流程; B.實行首問負責制; C.有清晰、易懂的醫(yī)院服務標識; D.有預防意外事件的措施與警示標識; E.醫(yī)院工作人員佩戴標識規(guī)范,易于患者識別。